Product Display 产品展示

产品展示
产品展示

海能技术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来源:华体汇app入口    发布时间:2024-02-16 22:20:59
公司是专门干科学仪器及分析方法的研发、生产、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属于中国证监会规定的仪器仪表制造

  公司是专门干科学仪器及分析方法的研发、生产、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属于中国证监会规定的仪器仪表制造业。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为食品营养与安全检测、药物及代谢产物分离分析、农产品及加工制品质量与安全检测、环境污染物监测、大学及职业院校科研与教学提供科学仪器及分析方法,致力于“变成全球一流的科学仪器服务商”。多年来,公司基于光谱、色谱、电化学等原理与技术,通过坚持不懈的自主研发和并购合作,逐步形成了以有机元素分析、样品前处理、色谱光谱、通用仪器为主的四大系列、百余款产品,主要使用在于食品、医药、农林水产、环境、第三方检测、化工、新能源、半导体、科研与教育等领域,为广大科研工作者和质量控制从业人员提供生产工具和分析检测方法。

  公司是一家技术驱动型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注重通过自主研发创新为分析测试和科学研究提供较为可靠的工具与方法。公司高层管理团队稳定且拥有十余年的行业经验,近年来公司持续引入行业内的优秀人才,组建了跨学科技术人才组成的开发团队,持续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学仪器、专用软件及分析方法,连续五年研发投入占据营业收入比例超过13%。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及子公司已获得发明专利29项、实用新型专利84项、外观设计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59项,已受理在审查的发明专利申请39项。公司牵头或参与起草了包括“全(半)自动凯氏定氮仪”、“微波消解装置”在内的4项国家标准和3项行业标准,先后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技创新工程)1项。

  公司始终坚持“多品牌、多品种”的发展战略,针对不同的产品品类打造对应的产品品牌,构建下游用户具象化的品牌认知。目前,公司已拥有有机元素分析和样品前处理两大成熟系列产品,成为行业内主要供应商之一,为公司稳健的业绩增长和现金流提供有力支撑;近年来,公司产品向系统复杂、技术含量更高、应用范围广、市场空间大的色谱领域拓展,重点布局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联用仪两大产品,拓宽了新的业务增长空间,成为公司业绩持续增长的主要动力;同时,公司以参股、联营、合作等灵活多样的投资策略,布局了济南海森分析仪器有限公司、上海安杰智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白小白未来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仪学国投(广州)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拥有核心技术和团队的初创期企业,为公司产品向医药、环境、实验室清洗清洁、行业培训及技术服务等领域拓展进行先期布局。

  科学仪器行业具有多品种、小批量、工艺复杂、技术要求高等特点,所涉及的零部件品种繁多,关键部件和上游供应链的生产加工能力直接影响产品的品质和可靠性。据此,公司始终贯彻全产业链生产运营模式,设立了机加工车间、模具注塑车间、SMT车间、钣金车间、表面处理车间和核心部件部,不断提升非标定制件的自产化率,减少对外部供应链的依赖,从而提升零部件的产品质量、品质稳定性、供货及时性和研发效率,在提高产品可靠性、建立成本优势的同时,掌握核心零部件加工工艺,提升行业通用零部件供应水平。此外,公司建立了ERP、CRM、PLM、MES等信息化系统,通过数字化的管理提高了公司的管理能力和运行效率。

  公司以产品销售和技术服务为主要收入来源,采用直接销售和间接销售相结合、以间接销售为主的销售模式开展经营活动。公司按照产品系列搭建了事业部制组织架构,一方面针对不同的产品及区域,配备相应的销售及售后服务人员,与贸易商对接合作,借助贸易商数量众多、覆盖面广、熟悉本地市场、本地化服务便捷的优势,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提升市场覆盖率;另一方面通过销售及售后服务人员直接对接终端用户,进行产品市场开发,并通过精选的全球战略合作伙伴为海外用户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公司在国内20多个省份设立了销售、服务网点,能够有效地解决客户对产品的前期咨询、后期维修和技术支持问题,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报告期内,公司的主营业务、主要产品及服务与上一年度基本保持一致,公司商业模式未发生重大变化。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8,736.85万元,同比增长16.34%;营业总成本25,985.97万元,同比增长21.38%;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443.46万元,同比下降16.76%;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004.47万元,同比增长66.17%。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资产总额60,226.86万元,较期初增长25.45%;负债总额10,808.97万元,较期初减少6.81%;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48,839.77万元,较期初增长37.75%。报告期内,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16.76%,主要原因一是为了更有效的提升GC-IMS相关产品及技术研发和运营服务,进一步优化公司产业布局,丰富公司产品线,发挥各产业板块的协同效应,2021年末公司完成对联营企业海能吉富75%的认缴出资额的收购,购买日前公司直接持有的海能吉富25%的出资份额及直接持有的海能吉富下属公司G.A.S.30.01%的股权,按照公允价值重新计量产生利得1,359.72万元,导致上年同期可比数据较大所致;二是公司为了进一步拓展产品线和应用领域,进行多品种布局,前期投资的参股公司处于产品研发早期和市场导入阶段,产品尚未形成规模化销售等原因导致公司投资损失增加,影响公司利润。报告期末,公司资产总额同比增长25.45%,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同比增长37.75%,主要原因系报告期内公司向不特定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股票取得募集资金及报告期盈利增加所致。报告期,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66.17%,主要原因系营业收入增长及预收货款增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增加所致。

  2022年度,公司持续加大开发力度,全年研发费用4,484.49万元,占营收比例15.61%,同比增幅达34.77%。公司通过科学的产品市场分析,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及布局,完善产品矩阵,为未来市场增长提供持续不断的动力。一方面,在有机元素分析、样品前处理系列成熟产品领域继续巩固自身优势,推进现有品类升级迭代的同时进行高端产品的研制,深入挖掘下游市场的需求;另一方面,重点培育色谱仪器系列,以K2025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联用仪等产品为立足点,继续大力投入相关产品和技术的应用研发,提高产品的市场认可度和品牌影响力,逐步实现国产替代进口。

  (1)持续对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技术升级和应用开发,不断提升仪器的配置、性能和可靠性,拓展产品应用领域;同时,重点攻关基于数据库存储的色谱工作站软件的开发,突破国外技术垄断,在合规性和积分算法等方面满足制药领域用户对数据可靠性的要求,塑造“悟空仪器”国产液相色谱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2)持续开发GC-IMS相关产品及技术在环境恶臭物质检测、汽车舱内VOCs检测与溯源、粮食霉变筛查、农产品产地鉴别、食品真实性检测、白酒生产过程中的物质检测等领域的应用方法,逐步拓展GC-IMS产品的应用领域,开发产品应用市场。(3)持续对微波消解仪、膳食纤维测定仪、全自动滴定仪等产品进行自主开发和升级改进,大力推进承担的“有机物主元素分析仪开发及应用示范”省重点项目和“传统酿造食品生产过程智能化质量控制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国家重点项目进度,加快相关技术成果转化,保证后续顺利完成有机物主元素分析仪、近红外光谱在线分析仪的工程化和产业化。

  2022年,公司持续加大生产投入力度,不断完善、提升生产制造能力。一是不断完善全产业链布局,提升非标定制件的自产化率,公司机加工车间新增了三机联动全自动加工中心,可实现24小时智能加工,减少人工干预,在保证机加工件一致性和稳定性的同时,大幅提高加工效率;二是公司质量部新增了高性能全自动检测设备,建立了恒温恒湿测量室,可进行微米级全自动快速测量,满足各类产品的泵、阀等精密零部件的检验要求,能够提升检验效率,进一步保证原材料和零部件的质量稳定性;三是增加紧缺原材料库存和产品库存,减少对上游零部件及原材料的依赖,对冲疫情、原材料成本波动等因素可能导致的供应链风险,持续提高生产运营效率;四是继续提高生产过程管理的数字化和信息化水平,依托ERP、CRM、PLM、MES等信息化系统,实现生产全流程的可视、可控、可预测、可追溯,不断优化流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提高管理水平和组织运营效率。

  2022年,公司以提升收入规模为主要任务,努力提高各系列产品的市场份额。一方面,保持与贸易商的紧密交流,不定期进行线上培训,帮助贸易商深入了解公司品牌及产品;另一方面,通过行业展会、技术交流会、线上推广、电话沟通、当面拜访等进行市场开拓工作,不断提升用户对公司产品、技术、品牌的认可。

  液相色谱仪在国内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据海关统计,2022年我国共进口22,477台液相色谱仪,价值人民币64.67亿元。报告期内,在保证整体业绩稳定增长的同时,公司集中优势资源,重点加大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联用仪等色谱光谱系列产品的研发和市场投入力度,力争快速提高营业收入增长速度,提高市场占有率。未来,公司将继续加大研发与营销投入,进一步打造品质优异、性能可靠、可满足市场大多数用户需求的国产液相色谱产品,面向医药研发和生产等行业重点应用领域开发标杆客户、行业示范单位及知名实验室,提高用户对“悟空仪器”品牌高效液相色谱仪的认可,努力实现液相色谱产品替代进口。

  2022年1月,公司与北京金鹏辉企业管理中心(有限合伙)共同出资设立了参股公司白小白未来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进行清洗机、消毒机的研发、生产与销售,致力于打造更安全的诊疗条件和更可靠的实验环境。公司以参股、联营、合作等灵活多样的投资策略,布局了济南海森分析仪器有限公司、上海安杰智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仪学国投(广州)科技有限公司、白小白未来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等多家初创期企业,为公司产品向医药、环境、实验室清洗清洁、行业培训及技术服务等领域拓展进行先期布局,储备和培养有潜力的产品品类,进一步优化产品矩阵。

  2022年10月14日,公司成功完成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北交所上市交易,公司将立足北交所的资本平台,继续坚持多品牌、多品种的发展的策略,持续优化全产业链生产运营模式,在持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不断推进产品、技术内生性增长的同时,实施积极灵活的战略性投资策略,寻求具有增长潜力的产品品种,先期布局行业细分市场,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探索外延式投资、并购发展路径。

  根据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公司所处行业为“仪器仪表制造业”。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属于“仪器仪表制造业”之“通用仪器仪表制造”之“实验分析仪器制造业”。

  科学仪器是用来测定物质的组成、结构等特性的仪器,是各行业科学研究、分析测试工作不可或缺的生产工具,被誉为“科学家的眼睛”,当今社会的“物化法官”和公共安全的“火眼金睛”。科学仪器的种类繁多、用途特定,单一市场规模较小、单一产品较难形成规模生产。我国科学仪器行业起步较晚,行业技术水平、品牌知名度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存在一定差距,欧美日发达国家企业(如美国赛默飞世尔(ThermoFisher)、安捷伦(Agient)、日本岛津(SHIMADZU)等)的技术水平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中国市场大部分高端产品被国外厂商垄断,国产替代进口市场空间巨大。

  从行业技术特点和技术壁垒角度来看,科学仪器行业是典型的高附加值、技术密集型产业。一方面,科学仪器行业是多学科、多领域有机融合的行业,产品的研发生产涉及物理、化学、机械、光谱、色谱、质谱等各类基础科学,还涉及精密电子、计算机、自动化及智能化等多领域的核心技术,可实现化学实验分析、物性测试、光学性质分析、生命科学分析、测量、计量、行业监测、在线/过程控制等实验室分析手段。上述高精尖技术的发展带动了科学仪器行业发展,也铸就了行业的高技术壁垒;另一方面,科学仪器产品对于关键部件的工艺精度要求较高,核心技术需长时间的沉淀,下游用户的使用习惯需不断强化和培养,市场对于仪器品牌的信任度需逐步建立和巩固。

  从行业经营特点角度来看,一方面,科学仪器下游应用领域广泛,包括食品、制药、农林水产、环境、第三方检测、化工、科研与教育等领域,受到技术进步、需求升级、政策刺激等多重因素影响。科学仪器行业是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科学技术突破创新的基础,行业整体的周期性波动较小,无明显的周期性特点;另一方面,科学仪器行业下游用户主要为政府单位、科研院所及大专院校、企业以及第三方检测公司等,广泛分布于全国各个地区,不存在显著的区域性特征;与此同时,因政府单位、科研院所及大专院校、国有企业等科学仪器行业主要用户通常在上半年进行立项、规划和审批,下半年进入实质采购环节,多数行业企业营业收入较为集中的体现在第三、四季度,呈现一定季节性。

  实验分析仪器行业作为仪器仪表及科学仪器的子行业,根据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分类,分析仪器可分为电子光学仪器、质谱仪器、X射线仪器、光谱仪器、色谱仪器等12个类别。而全球权威的科学仪器咨询公司SDI(Strategic Directions Internationa)将行业分为10个细分领域,其中光谱仪、表面科学、生命科学仪器、色谱仪、质谱仪占比较高,总体而言,行业呈现多品种、小批量的行业特点。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其发展水平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公司所处的科学仪器行业是为科研工作者及质量控制从业人员提供工具和方法的行业,也是科学技术创新集中体现的领域,对推动经济发展、促进重大科研突破等方面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近年来,为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我国通过出台了一系列仪器仪表行业产业政策,将仪器仪表和实验分析仪器等行业的相关产品列为

  2018年7月,习在主持中央财经委员会议时提出“必须切实提高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培育一批尖端科学仪器制造企业”。

  2023年2月,习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打好科技仪器设备、操作系统和基础软件国产化攻坚战……提升国产化替代水平和应用规模,争取早日实现用我国自主的研究平台、仪器设备来解决重大基础研究问题。”

  2021年,财政部联合工信部发布《政府采购进口产品审核指导的标准(2021年版)》的通知,明确对部分分析仪器、试验仪器、测量仪器等的国产比例做出指导,掌握相关产品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品牌厂商将迎来利好。公司科学仪器产品线布局丰富,诸多品类涉及上述仪器采购审核指导范围。

  2022年1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的通知》,为全面掌握我国土壤资源情况,国务院决定自2022年起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2022年开展普查试点;2023年至2024年全面铺开普查;2025年进行成果汇总、验收、总结。土壤状况调查是普查工作中重要一环,将涉及土壤的样品采集、理化和生物性状指标分析化验等,关系到大量分析检测与仪器配置等相关工作。

  2022年11月,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求,推动土壤环境质量改善,财政部提前下达了2023年土壤污染防治资金,共计预算超30亿,其中重点任务金额超15亿。

  公司的主要产品为科学仪器及分析方法,应用于食品营养与安全检测、药物及代谢产物分离分析、农产品及加工制品质量与安全检测、环境污染物监测、大学及职业院校科研与教学等领域,主营业务与仪器仪表行业主流发展方向息息相关。科学仪器属于典型的“卡脖子”行业,政策支持力度有望持续加大,高端仪器自主可控大势所趋,国产化进程将加速推进,为公司的经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公司将顺应政策和市场的趋势,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实现高质量发展。

  仪器仪表行业应用领域广泛,涉及环境保护、生命健康、生产安全、产品质量、节能增效等多个行业领域,由于涉及行业领域众多,整体行业周期性相对较弱。仪器仪表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一直是我国在资金、技术、人才方面重点投入的产业。进入21世纪,仪器仪表产业在促进我国工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现代国防建设、保障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显著,行业规模不断提升,根据全球权威的科学仪器咨询公司SDI(StrategicDirectionsInternationa)预测,2026年全球科学仪器市场规模可达1,020亿美元,较2021年增长48%。根据上海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发布的数据,2012年至2021年,我国仪器仪表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从6,533亿元增长至9,101亿元。

  2012-2021年我国仪器仪表行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单位:亿元)及增速情况

  盈利能力方面,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3-2022年我国仪器仪表行业企业利润总额整体呈现增长趋势,其增长速度整体而言高于主营收入的增长速度,说明我国仪器仪表行业的盈利能力不断提升,已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2013-2022年我国仪器仪表行业企业利润总额(单位:亿元)及增速情况

  我国科学仪器行业起步较晚,行业技术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存在一定差距,欧美日发达国家企业(如美国赛默飞世尔(ThermoFisher)、安捷伦(Agient)、日本岛津(SHIMADZU)等)的科学仪器技术水平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中国市场大部分高端产品被国外厂商垄断。近年来,国家为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出台了一系列仪器仪表行业产业政策,随着国家对科学仪器制造企业和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大,产业结构升级调整,国内优势企业国际化步伐加快,国产仪器的技术水平、产品稳定性和品牌认知度取得了长足的提升,叠加价格优势和服务优势的日益凸显,国产仪器替代进口仪器的趋势已逐步形成。

  近年来,科学仪器的自动化程度得到逐步提升,使得仪器分析效率提高,并降低人为误差影响。但在一个样本完整分析流程中,从前处理步骤到分析检测环节,不同仪器之间的辗转仍需大量的人工转运。在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带动下,科学仪器的自动化发展势在必行。通过实验室自动化系统,可实现机械臂整合不同的前处理设备和科学仪器,样本上机后,仅需较少的人工操作和干预,便可自动进行检测并得出试验结果,大幅提升分析效率和样品分析通量,降低分析误差和对操作人员的依赖。基于此,独立的科学仪器需预留自动化整合的通信接口和结构接口,便于未来自动化实验室系统的整合。

  随着微处理芯片的功能日益丰富,通信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科学仪器产品的智能化和网络化程度不断提升。智能化的科学仪器不仅可以更直观形象的显示检测参数结果,还可进行远距离网络化显示和控制,实现监测目标数据管控的网络化共享,提高分析监测能力。同时,人工智能算法可主动学习用户的操作习惯,并推荐最便捷的操作流程,提升分析效率。此外,智能化仪器设备可对使用状态进行自我监测,记录和提醒各种使用维护信息,引导仪器使用人员做好仪器维护、备品备件管理以及使用寿命预测等工作。

  在仪器仪表领域采用微流控技术、微加工技术、微检测技术等,可使仪器产品体积缩小、精度提高、适用场景增加。随着微电子机械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型智能分析仪器技术成熟度上升,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在自动化技术、航天、军事、生物技术、医疗等领域可起到独特的作用。此外,在对检测效率、检测场景、应急环境检测有更高要求的情况下,实验人员不能取样后再去实验室进行检测,需配备便携式仪器随时随地进行检测。因此,小型化检测科学仪器有着庞大的市场需求。

  科学仪器在各领域的大量使用将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为了更好地满足绿色环保发展和节能减排需要,仪器产品在保证检测性能的同时,应充分注重绿色环保与节能降耗。如在色谱分析领域,超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仪的出现,使得消耗极少的化学试剂即可实现高效的分析,为用户节省分析成本的同时大幅降低对环境的污染。此外,仪器的小型化和智能化电源管理等技术不断发展,也会让仪器节约更多能源,达到绿色环保的目的。

  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科学仪器领域研发、生产、销售以及应用解决方案开发的企业,通过在行业中多年深耕发展,形成了以有机元素分析、样品前处理、色谱光谱、通用仪器为主的多系列新产品。

  通过长期的技术积累和市场开拓,公司在有机元素分析系列产品和样品前处理系列产品领域的核心技术、产品性能、售后服务、客户资源与品牌知名度等方面建立了竞争优势与良好口碑,分别拥有了凯氏定氮仪、微波消解仪两大优势单品,是行业内主要供应商之一,市场份额在国产厂商中位居前列。未来,公司将在该领域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在巩固现有优势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顺应科学仪器国产化趋势,进一步提高在有机元素分析系列、样品前处理系列领域的市场地位和占有率。

  色谱仪器属于量大面广、技术难度高的重要科学仪器,目前,国内百亿规模的色谱仪市场仍由进口品牌主导,部分高端品类被国外厂商垄断,国产厂商在技术积累和市场地位上尚存在较大的差距。据海关总署统计,2022年中国进口液相色谱仪22,477台,进口总金额64.67亿元,进口平均单价约为29万元。近年来,公司子公司悟空仪器通过研发团队持续的技术攻关和工艺改进,于2019年底推出K2025高效液相色谱仪,产品的关键性能参数及可靠性、稳定性均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在定位上对标进口厂商中端主流相关产品,可满足市场大多数用户的需求。公司的高效液相色谱仪产品经过一系列专业的可靠性验证、实验对比,通过近两年多的用户使用反馈,受到多个行业领域终端用户的认可,在国内高效液相色谱仪市场崭露头角,品牌知名度和用户认可度快速提升。

  色谱光谱系列中的GC-IMS产品是公司子公司G.A.S.自主研发、生产的产品,产品性能较独特,在无需样品前处理的情况下,即可实现对气、液、固样品中痕量VOCs的定性与定量分析。GC-IMS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多种行业检测,如食品风味研究、农产品产地区分、食品品质分级、食品货架期判断、食品掺伪鉴别、产品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和工艺优化等领域,市场推广前景广阔。同时,公司也开始逐步探索GC-IMS技术和产品在汽车VOCs异味检测、氢能源氢气中杂质分析、环境VOCs恶臭溯源、疾病筛查等环境监测、医疗诊断领域的应用。

  综上,公司主要产品在诸多行业内广泛获得了终端用户的认可,且科学仪器行业下游市场潜在规模和国产化空间较为广阔,公司产品的品种矩阵、市场地位和占有率具有逐步提升的潜力。未来,随着进一步研发投入和产品布局,产品矩阵不断丰富,公司将巩固增强有机元素分析系列和样品前处理系列领域的优势市场地位和持续盈利能力,并在色谱光谱仪器领域重点发力,提升市场地位和市场占有率,抢占国产替代进口的市场机遇。

  1、研发及产品布局方面:秉持“技术驱动”的发展理念,注重自主创新,坚持“多品牌、多品种”的发展战略。一方面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在对原有产品进行升级和技术迭代的同时,通过自主研发掌握关键产品和关键零部件的核心技术,持续开发新的产品品种;另一方面,在有机元素分析、样品前处理系列等成熟产品的基础上,培育具有增长潜力的色谱光谱系列产品,同时,积极探寻、发掘、预研新品种和新技术,坚持“布局一代、培育一代、成熟一代”的阶梯式产品布局,持续推出新产品,不断完善产品矩阵,保证公司业绩的可持续增长。

  2、生产运营方面:坚持全产业链生产运营模式,积极延伸公司产业链,掌握核心零部件加工工艺,持续进行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升级改造,提高加工制造能力和行业通用零部件供应水平;提升非标定制件的自产化率,提高零部件的精度和质量稳定性,保证产品的品质和可靠性的同时,提高研发效率和生产效率,为各系列产品产业链整合提供生产运营支持,增强公司生产环节的综合竞争力。

  3、营销方面:现阶段,以提升收入规模为主要目标,加大研发、市场、人才投入,尽快抢占国产替代进口先机,提升市场占有率及品牌美誉度。一方面,在保证其他系列产品业绩稳定增长的同时,集中优势资源,全力推进色谱光谱系列产品销售收入增长,提升市场占有率;另一方面,在聚焦食品药品营养与安全的应用领域基础上,积极探索现有产品与技术在生命科学、生物医药、新能源、半导体、环境监测、药物溶出度检测、医疗诊断、航空航天等新的业务领域的应用,不断开拓产品市场空间。

  4、管理方面:借助信息化管理系统,加强全面质量管理,不断优化流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提高公司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支持公司可持续发展;秉持“人才驱动”的发展理念,持续引进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和高水平的技术人才,不断优化员工结构,逐步提升人均效能,搭建良好的人才梯队,打造业内一流的经营管理团队。

  5、资本运作方面:立足北交所的资本平台,以参股、联营、合作等方式实施积极灵活的战略性投资策略,布局具有增长潜力的产品品种和行业细分市场,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探索公司外延发展路径。

  2023年,公司管理层将在董事会的领导下,聚焦主业发展,持续加大研发创新投入,规范内部管理,提高整体运营效率,积极推进公司业务和经营业绩的持续、稳定增长。

  1、研发方面:重点攻关国产网络版色谱工作站软件,持续对高效液相色谱仪硬件和性能进行升级,以进一步提升产品的合规性、可靠性和网络化;完成高通量超高压微波消解仪TANK产品的样机测试;完成有机物主元素分析仪开发,实现凯氏定氮仪新机型的设计并定型,升级产品结构,优化流体布局,进一步提高产品的自动化程度,提升实验效率;不断完善研发项目管理体系,建立产品的可靠性设计和验证体系,提高研发成果的转化效率。

  2、生产方面:按计划推进募投项目“生产基地智能化升级改造项目”的实施,在生产基地引进先进的生产加工设备,提高产品零部件的加工精度、加工能力,填补关键、精密零部件加工能力空白,提升核心产业链的工艺管理和加工水平,提高公司全系列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对生产基地进行信息化、数字化升级改造,提升公司生产运营效率,为构建自动化、智能化的柔性制造体系奠定基础。

  3、销售与服务方面:完善客户管理及售后服务管理体系,继续加大市场投入力度,引进高素质人才,不断促进销售和售后团队专业能力提升。通过开发标杆客户、行业示范单位及知名实验室,重点推广色谱光谱系列产品,尤其是K2025系列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联用仪产品的市场份额,增加海外业务支持力度。

  4、管理方面:升级和完善信息化管理系统,不断优化流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提高公司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根据产品和业务布局,持续调整事业部制组织架构,提高整体营销、服务水平;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培养专业对口的青年人才、引进具有同行业国际化视野和经验的高素质人才,加强人才梯队的建设与培养,提升人才密度,为公司持续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报告期内,公司及子公司苏州新仪、上海新仪为高新技术企业,可选择享受高新技术企业15%的所得税优惠税率;公司自行开发并销售的软件产品,收入超过3%部分的增值税享受即征即退的政策优惠;公司及部分子公司享受研究开发费加计扣除的优惠;部分子公司还存在享受小微企业税收优惠的情形。虽然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不依赖于税收优惠政策,但若上述税收优惠发生变化,将可能对公司的经营利润产生一定的影响。

  应对措施:(1)公司已配备专职人员负责相关资质的申请和日常维护工作,确保资质的有效性,不断的提高公司的资质水平;(2)公司将继续巩固研发和技术优势、产品质量优势、服务优势等竞争优势,努力提高自身盈利能力,减少税收优惠政策变化对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

  近年来,公司坚持“多品牌、多品种”的发展战略,在行业内收购、新增对外投资参控股项目较多,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共有13家控股子公司和4家参股公司。随着多品种战略的不断推进实施,公司未来可能还将采用出资新设或者收并购等方式增加其他参控股公司,持续丰富产品品种布局,公司规模扩大、产品矩阵逐渐丰富的同时,资本性开支和相关费用也不断增加。由于公司参股公司数量较多,且大部分参股公司尚处于产品研发期和市场导入期,前期研发、市场费用投入较大,若该等参股公司在投资决策、经营管理、风险控制等方面出现漏洞或失效,盈利能力、市场开拓不能达到公司预期,则可能对公司整体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造成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1)持续完善内控机制,在制度建设、组织架构、运营管理、子公司管理、资金管理和内部控制等方面加强管控,提高公司整体决策水平和风险管控能力;(2)对原有复杂、冗余的子公司控制架构进行优化调整,形成结构清晰、简单高效的组织架构体系,提升母公司对各参控股子公司的整体管理、控制效率。

  根据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国家网络管理平台查询的数据,2016-2019年,我国大型科研仪器整体进口率超70%,其中分析仪器的进口率超过80%。科学仪器属于典型的“卡脖子”行业,高端细分领域大都被发达国家仪器厂商主导,国产仪器与进口高端产品仍存在较大差距,国产品牌的市场

  占有率普遍较低。公司主营业务涉及有机元素分析、样品前处理、色谱光谱和通用仪器四大领域。虽然近年来,公司收入规模逐年增长,在优势产品领域内具有一定的市场地位,但其他产品相较于各细分领域国外知名仪器厂商,在收入规模、产品技术、研发实力和品牌知名度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如果未来公司不能抓住行业发展机遇,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正确应对市场竞争状况出现的突然变化,将可能会面临产品竞争力被削弱、市场拓展受限、市场占有率受挤压等风险。

  应对措施:(1)公司将在实际经营管理过程中,充分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2)通过品牌培育、增强产品创新与研发实力、提升营销服务能力等方式,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保持竞争实力;(3)通过先期布局具有增长潜力的行业细分市场,扩大公司规模和盈利能力,进而提高公司行业地位和市场竞争力,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为应对行业日益增长的国内外竞争压力,不断提升自身的研发能力和技术储备,扩充产品品类、优化产品结构,公司成立了完善的技术研发体系,长期保持持续的研发创新投入,取得了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核心产品,公司连续五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均超过13%。未来,若公司产品技术的研发失败,或者新技术未能实现产业化、新产品达不到预期的市场效益,将导致公司研发创新投入不能取得预期回报,进而可能对公司的经营业绩、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1)公司组建了由光学、机械、电子、软件、化学、物理、生物等跨学科人才构成的研发团队,自主开发科学仪器及专用软件;(2)持续改进研发管理制度和研发部门的绩效考核办法,为研发投入建立制度基础;(3)持续优化基础研发、产品研发、工艺研发、应用研发等各环节的研发条件,提升研发效率;(4)按照研发项目绩效目标任务书的要求,定期对研发项目进展情况、产品及项目研发成果进行鉴定和验收,建立多层次、高效率、可拓展的高效研发体系。

  科学仪器行业的销售呈现一定季节性,公司的最终用户结构主要包括企业、政府机构、科研院所及大专院校等,其中政府机构、科研院所及大专院校、大型国有企业等终端用户通常每年上半年进行规划立项和预算审批,下半年集中招标采购。因此,受上述用户结构及用户特点的影响,公司每年上半年特别是一季度业务量较少,经营业绩呈现前低后高的波动状态,存在季节性波动的风险。

  应对措施:(1)公司在保证政府和高校需求的基础上,积极开发企业用户需求,提高企业用户比重,降低经营业绩周期性波动幅度;(2)公司将通过银行借贷等债权融资方式调节资金存量,降低现金流的季节性波动对公司经营的影响。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王志刚先生直接持有公司15,616,920股股份,由于公司完成了向不特定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股票工作,王志刚先生持股数量占公司总股本比例降低为19.18%。由于实际控制人控制的股权比例较低,可能影响公司股东大会对重大事项决策的效率;同时,若今后公司出现重大重组、收购等事项,公司实际控制人的控制权可能存在变动的风险,可能对公司的人员管理、业务发展和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1)公司股权较为分散,前十大股东不存在关联关系和一致行动关系,公司实际控制人的持股比例一直明显高于其他股东;(2)公司实际控制人已作出《关于所持股份的流通限制和自愿锁定股份的承诺函》、《关于持股意向及减持意向之承诺函》,以维持控制权稳定;(3)根据公司股票交易的实际情况,公司及公司管理层、实际控制人将择机采取发行证券、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回购股份、增持股份等灵活多样的措施,增厚对公司的持股比例,维持公司的控制权稳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农 产 品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优秀。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机器人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上一篇:Ixia事业部 下一篇:企业所得税加速折旧税收政策总结
关闭 华体汇app入口